服務項目
聯系方式
聯系人:李師傅
電話:0459-528929
手機:1524596070
郵箱:service@xinzhou-cn.com
當前位置:首頁 >> 新聞中心 >> 正文
污染企業搬遷污染沒了企業活了 |
|
編輯:大慶好運來搬家公司 時間:2012/10/31 字號:大 中 小 |
|
摘要:污染企業搬遷污染沒了企業活了 |
|
重慶污染企業搬遷,污染沒了企業活了 新華社記者王金濤報道 長江和嘉陵江在重慶交匯東流,勾畫出山城壯美的景象。然而,兩江沿岸數十家企業多年來治污不力,令山城美景遜色,周邊百姓受害。 關閉,大批職工就會失業;搬遷,企業可能一挪就死。如何讓這批污染企業搬離主城區并且獲得新生,成了擺在重慶市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。 “不搬遷等死,搬遷找死” 破舊的廠房里布滿銹跡斑斑的管道,含有鋅、汞、錳等重金屬和懸浮物的污水滾滾噴涌,富含二氧化硫和石油瀝青等物質的廢氣直接排入大氣……幾十年來,重慶電池總廠就以這種面貌生存于民居、學校和賓館之間,附近居民一直表示強烈不滿。 “我們也知道企業污染厲害,也想搞環保?!睆S長徐星亮說,“可是廠子狹小、地形復雜,生產布局又不合理,管網凌亂無序,無論下多大力氣,廢水和廢氣都不可能達標排放?!?nbsp;重慶兩江沿岸許多污染企業基本上和重慶電池總廠一樣,歷史悠久,負擔沉重,搞環保沒有條件,搬遷又沒有錢,處于“不搬遷等死,搬遷找死”的狀態。 重慶是我國六大老工業基地之一,工業企業大多數分布在城市的中心,企業占地和民居相互交錯。主城區工業結構中,冶金、化工、醫藥類企業比重較大,而且絕大多數企業分布在長江、嘉陵江兩岸,化工安全隱患和污染問題十分突出。重慶市經濟委員會主任吳冰說:“這些老企業并非沒有治污積極性,但受廠區地理環境和傳統工藝所限,治污難度太大,不可能實現‘三廢’達標排放?!?nbsp;重慶市政府2001年就制定了主城區污染企業搬遷的計劃,但企業不僅缺少搬遷資金,而且難以安置不愿搬遷的職工,因此大多數企業“按兵不動”。 “托盤”妙招讓企業有了搬遷的動力 2004年4月,位于嘉陵江畔的天原化工總廠發生震驚全國的氯氣泄漏、爆炸事故,15萬居民被迫大轉移。重慶市政府再次下決心,堅決搬遷有安全隱患的污染企業。在關閉一批沒有前景的污染企業后,最終將29戶企業列入搬遷名單。 既然是搬遷,就要把企業搬活、搬大、搬強,而不是搬死。市政府為減輕搬遷企業負擔,在稅費征收、土地出讓補償、職工養老和醫療等方面出臺了不少優惠政策。然而,搬遷企業還是因為土地等資產不能及時變現等原因,缺乏資金,難以全面啟動搬遷程序。 為此,重慶市使出了一個“托盤”的妙招:由重慶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、地產集團等國有投資集團“托盤”搬遷,按照市場價格,提前向企業支付土地置換資金,以彌補搬遷資金缺口。企業搬遷完畢后,老廠關閉,再把地交出去,由那些國有投資集團去運作。此招一出,一批污染企業馬上有了搬遷的動力。 搬遷到重慶市渝北區空港工業園的重慶電池總廠,現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:車間寬敞整潔,設施先進,現代化的環保設備不停地運轉,廠區里滿眼都是綠色。更為可喜的是,搬遷前企業資產負債率超過100%,通過土地置換等措施,不僅建起了新廠區,而且償還了不少金融債務,資產負債率下降到40%。 污染企業搬遷,絕不是污染源的搬遷 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在搬遷工作中強調,污染企業搬遷,絕不是污染源的搬遷,每戶企業都必須運用新技術、新工藝,使污染物達標排放,或者消除污染物,同時調整產品結構,擴大市場占有率。 新華化工廠主要生產鈦白粉,搬遷前因場地所限,企業無法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,生產規模較小,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;其污水處理設施也非常簡陋,排污不達標。如今,企業在重慶潼南縣基本建成了新廠區,年產量由6000噸增加到1.5萬噸,部分工藝采用國內最先進的真空結晶技術和引進美國先進技術。經過搬遷和改造,企業在同行業里獲得了話語權,預計年實現利潤可達1700多萬元,而此前這家企業幾乎一直無利可賺。 與此同時,新華化工廠投資400萬元新建了一座污水處理廠,并將廢氣處理由原來的一級水噴淋改為兩級水噴淋,還使用電除霧器除掉水噴淋后形成的酸霧和懸浮物,徹底實現了達標排放。廠長劉崇陽說,盡管環保成本上升,但其他成本大幅度下降,企業的總成本依然降低了。 走在搬遷企業最前面的嘉陵化工廠自投產以來,已形成2萬噸高錳酸鉀的生產能力,年產值近3億元,大大超過老廠年產值1.2億元的水平,成為國內同行業中規模最大、出口量最大的企業。 市經委主任吳冰說,目前重慶市29家計劃搬遷的污染企業中,已有15家完成了搬遷任務,其余企業最遲在2007年搬遷完畢。已搬遷的企業資產負債率均大幅下降,最高的不超過60%,生產工藝和設備更新了,環保能力也明顯提高。 在污染企業得到新生的同時,重慶市主城區天更藍了、水更清了。
|
|